1257年释迦院碑考释
胡斯振、白翠琴
〔作者工作单位: 胡斯振、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白翠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一、释迎院碑的发现和研究;二、建碑地址;三、建碑人;四、蒙文碑铭;五、汉文碑铭;六、结语
一、释迩院碑的发现和研究
1953年, 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科学考察队在库苏古尔省阿尔布拉格县第三巴格所属德
勒格尔汗山南、德勒格尔河北岸一座叫阿勒坦•噶达斯的小石山稍北不远, 发现了蒙元时期丁巳年(宪宗七年, 1 2 5 7 ) 外刺部附马建立的一块释巡院碑( 即“ 蒙哥汗碑” ) 和城镇遗址。据敖• 那木南道尔吉著文①所述, 那时, 考察队刚到库苏古尔省, 就听到当地群众传说: 在德勒格尔汗山南、德勒格尔河岸上有两块奇怪的石头— 亲王青衰咱卜的靠背和香炉。他们前去考察, 原来不仅是两块石头, 而是完整的一处院落和城镇遗址。 院落南面横放着一块巨大的正中掏空的四方形紫黑色花岗石(碑座) , 这就是传说中的香炉。从这里往南将近40 米的地方, 可能是当时院落的正门附近, 在高高隆起的岌岌草丛中有露出地面约40 厘米的一块青色扇形石头, 传说中把它叫做靠背的, 就是带有蒙汉铭文的释巡院碑。经过挖掘和清理, 这块岩石状巨大的青色石碑, 高144 厘米, 宽78 厘米, 厚20 厘米。紫色花岗石碑座长100 厘米, 宽68 厘米, 高40 厘米。碑座上的卯眼和凹槽长46 厘米, 深20 厘米,宽20 厘米。石碑能牢固地竖立在这块碑座上, 石碑和碑座共高184 厘米, 约一吨重。碑面上方为汉文碑额“ 释巡院碑记” 五字, 下面左边刻了三行回鹊式蒙文, 右边刻了十二行汉文,共263字。第十行损坏的字最多。释迦院碑所在的地方, 当时可以看到四周隆起的模糊痕迹, 见方约一百米, 可能是原来的一座院墙。它的正中有见方三十米的一处方形建筑的房基, 废墟的岌岌草丛中还有六块四方形紫色花岗石的柱基和不少带有卯眼的紫色花岗石露出地面。
在院子里, 其他地方到处出现许多房基, 石碑周围有许多带珐琅和不带珐琅的砖瓦。从发掘出丰富的用绿色陶瓷制作的穿蒙古服装的半身人像加带凹槽的兰色陶瓷等各种各样的砖瓦证明, 这块石碑是安放在一座华丽的塔楼式的屋宇里。院落外面好远的地方也出现房基: 西北面相距几百米的地方有一处石墓, 东面或东南面一公里远的地方房舍遗迹十分丰富; 西南面8 一1 0 公里处, 德勒格尔河对岸、额尔其木玲北面、札格术山口往上的地方, 还有一处大城遗址。
论文下载
1257年释迦院碑考释_胡斯振.pdf